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自律神經與瑜珈, & Beyond

好久寫長文, 

決定來這裡繼續寫, 即使知道, 沒人在看, 就是留下自己的紀錄

最近在學習自律神經與瑜伽, 也陸續做了一些課程, 

想整理一下, 

多重迷走神經

Steven Progese 提出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 終於讓人類的" Social Engagement" 社會化參與 這項自律神經的功能性被注意到. 而這功能是迷走神經其中一支分支腹側迷走神經. 另一支迷走神經是背側迷走神經的功能是呆/關機以保命. 另一個自律神經迴路, 是交感神經, 因應危機採取"戰或逃"的動員機制, 

社會化參與, 很重要嗎?! 我不喜歡接觸人群, 一個人反而很自在, 這樣有問題嗎?!

社會化參與, 不是表示要成為交際花, 或人群焦點, 而是哺乳類動物都有的社群交際聯繫, 最基礎的直到原生家庭的關係, 嬰兒與母親之間互動, 這個功能性不健全的話, 如嬰兒五感有障礙的話, 就無法好的認知到母親的表情,肢體語言, 聲音語調, 來好好回應與母親之間的互動與聯繫, 相同的, 也影響母親, 也直接會影響到嬰兒的身心發展. 擴大來說擴大到家庭其他成員, 或是到學校到工作環境, 社會化參與功能不好就會產生壓力, 而面對壓力, 身體會採取"戰或逃"的交感神經啟動模式 , 要是身心認知這壓力是無法承受的, 就會進入抑鬱, 解離, 關機模式背側迷走神經模式, 這兩者長期下來, 就會影響到身心.被困在惡性循環中. 

所以讓自律神經, 在該戰就戰, 危機解除就修養生息,  適應力, 耐受性, 就是能維持身體體內平衡, 是重要的, 所以能好好社會化參與的功能就是這個平衡型態, 腹側迷走神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於瑜珈語言來說明這些

在Ayurveda中, 討論到心識層次(心理)., 會用 Gunas來說明, 

Rajas 變性, 是能量頻率變快,  可以拿來對應"交感神經"戰或逃

Tamas 惰性, 是能量頻率變慢, 可以對應"背側迷走神經" 呆/關機以保命

Sattva 悅性, 是平衡型態, 可以對應"腹側迷走神經" 社會化參與


很妙吧, Hatha Yoga 哈他瑜珈在幾百年前就提出這樣的系統, 而, 多重迷走神經只是1990年代被提出, 雖然還是有些科學依據爭論, 人類對腦神經的研究, 始終還未完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網路社群興起, 尤其因為疫情, 社交距離, 讓人際間愈來越遠, 感覺網路社群朋友很多, 但沒有幾個是你實際認識或可以面對面交流的, 無法面對面, 大部分時候都只能從文字或圖像來解讀對方的意思, 這會讓原本的社會化功能有些缺失, 誤解或誤判信息就會造成溝通問題, 而讓我們在虛虛實實之間迷惑, 無法認清他人, 也無法認清自己...... 

這會造成自律神經更混亂..... 

無法控制環境或他人, 但, 我們能從自己去找回"真實"! 

適時與外界連結, 適時參與網路社交, 也不要忽略可以實際見見面,可以擁抱的親朋好友, 身體的觸感是安定神經很重要的Anchor. 然後, 也不吝嗇給自己獨處時間, 靜坐, 正念回歸當下, 是讓身心安頓的基礎.  

瑜珈是個很好的途徑, 有體位法, 唱頌, 靜坐, 調息法這麼多可以應用, 

Ayurveda也很威, 從身心飲食 生活型態來調整, 跟中醫很像

所有運動都好, 但請平衡, 不要過躁!!! 一些身心律動的技巧很有幫助神經系統, 費登奎斯, 太極, 氣功, 禪柔..... 多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

~~~~~~~~~~~~~~~~~~~~~~~~~

花了一小時, 沒有看任何資訊對照, 只是把我最近所有的閱讀, 學習, 練習, 反思, 寫出這篇文章, 感謝很大部分的學習是從Doug Keller老師,  Eddie Stern的講座, 課程˙ 和練習 和以下幾本書

https://www.facebook.com/dougsyoga/videos/10158851919166132/








從頭頸為首的瑜珈觀點

  最近入手的新書,感謝神隊友從上海人肉快遞回來, 其實想買的還有一些,最後先挑這兩本,收到時覺得很有意思,剛好都是身心學派的書,一個是富蘭克林技法,一個是亞歷山大技法,一本以骨盆為主軸,一本雖然從技法對應到瑜珈,但談論到反而是著重從頭的位置來做身體的調整!! 剛好這都是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