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調整骨盆, 要先調整腿

 骨盆是個關鍵部位,承上啟下,要是指是單純的從身體的擺位來調整身體很容易造成其他位置的代償或傷害。這是指,骨盆之上的腰椎段,應該追求的是穩定度,這也包括到腰薦關節和薦髂關節。所以相對而言,球窩關節型態的髖關節(髖的內外側,及大腿)就有較強大的肌肉和架構來活動,尤其該學會以腿來帶動骨盆會相較單純動骨盆或腰椎,來的安全且高效!

 

如,戰士一體式,若是觀察到骨盆不正,只是去推骨盆來擺正,很有可能後腿的膝蓋更被拉歪,甚至這麼一推會拉扯到薦髂關節,後側腰更擠壓。

 

調整骨盆的最有效率的是學會調整腿,整個腿的動能螺旋!

戰士一這類型的左右腿不對稱體式,當站穩前腳,確認前膝蓋對齊第二根趾根,要調整動作,就應該讓後腿學會動能順位"螺旋",不需要腳跟對腳跟,我們都不是瘦小的印度小男孩,骨盆需要有空間,所以讓兩腳站足夠寬,當你確認後腳跟外側可以踩穩,後膝蓋可以穩定指向後腳趾的方向,接下來就是螺旋大腿了。能螺旋腿,必須是啟用「肌肉能量」,而不是轉轉骨頭,尤其膝蓋之下都應該是穩定,而且從穩定的根基,再來帶動後大腿根的內側往後往外3D的螺旋,這個動作會帶動骨盆的「內旋」,而且是整體性的轉動,不會拉扯到薦髂關節,而且也創造了下背部的空間,後腰椎被帶回到自然曲度,而不是讓豎脊肌繼續勞碌命的收緊。保持後腿整個力量,最後加上尾骨往下的力量,來平衡前側身體,所以前方下腹會提起離開前大腿,前側鼠蹊處不擠壓。感覺一下,全身穩定又擴張,盆底自動上提,mula自動上工!

 

這樣階段性的「動能順位」整體運作起來,可以先創造穩定度,同時建立空間,身體學會運作方式,而不再只是「擺位」。這時會發現,骨盆的開關,是在腿的螺旋!



功能性瑜珈解剖學-閱讀分享

哇,竟然超過一年沒在這裡更新了~~  還是先來些最新分享 又讀完一本,這本「功能應瑜珈解剖學」簡體版,感謝神隊友人工運送回來, 作者是David Keil是位Ashtanga練習者,其實這位作者我已經讀他不少的瑜珈解剖相關文章,是我輩算極早開始關注在瑜珈解剖領域的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