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關於療癒,我們能做的不是去修理

 「關於療癒,我們能做的不是去修理,不是去治療病徵本身,

而是去提升增加原有的生命力(Prana)」


剛聽了Leslie Kaminoff這位在瑜珈解剖的大佬(瑜伽解剖書的作者),在一個Podcast聊到他這兩年的經歷,他在2020年疫情剛開始爆發時就在澳洲染疫,他談論到自己的一些恢復過程,並以自己身為瑜珈教育者及治療者,對於療癒的觀點,他提到他的老師Desikarchar (Vini Yoga祖師爺/瑜伽之心作者)
他認為「只要人還有呼吸還可以活動就還有生命力,而療癒是以提升這個生命力為主,而不是從病理的角度去努力修理;換言之,就是去關注在那些已經是"對"的,而不是汲汲營營去處理那些"出問題"的!」
「這是我們瑜珈領域可以做的!」Leslie提到這樣獨特的觀點,他說這可能是這些帶著病痛來到瑜珈教室的人尋求幫助,該聽到的,而不是在醫療院所普遍聽到的哪裡不對,哪裡壞掉... 
我聽到這裡覺得,很·感·動!

嚴格來說,瑜珈不是醫療體系(至少在台灣還沒被納入),甚至在一些區域嚴格使用一些醫療語言,瑜珈老師不能做所謂的診斷等這樣的醫療行為,甚至連"治療"這樣的語言都不能隨便說...(其實物理治療師也在這樣的法規下掙扎…)
但, 也許這樣的"法規"其實可以給一些界線,讓瑜珈可以回歸本業!專注在瑜珈優勢,而不是普遍的瑜珈老師自信心缺乏…
☀️那瑜珈可以做什麼?!瑜珈老師們有自信可以去幫助學員的問題嗎?!
☀️你難道不知道,呼吸練習法,體位法,清潔法,靜坐、冥想、氣脈、脈輪...這些都是瑜珈優勢,而這些難道你都可以掌握了嗎?!
🤔你可能會問:現今的瑜珈老師大都是體位法教學者,那在一般瑜珈體式課中可以怎麼做到"療癒"而不是修理?!
下篇來聊聊,怎麼練習體式才能達到「療癒」?!
🎈🎈全面且系統學習, 不止身體順位療癒, 心靈也順位的瑜珈培訓 #RYT200瑜珈師資培訓, 台北假日班! 線上實體並進!課程影片可回放複習!

從頭頸為首的瑜珈觀點

  最近入手的新書,感謝神隊友從上海人肉快遞回來, 其實想買的還有一些,最後先挑這兩本,收到時覺得很有意思,剛好都是身心學派的書,一個是富蘭克林技法,一個是亞歷山大技法,一本以骨盆為主軸,一本雖然從技法對應到瑜珈,但談論到反而是著重從頭的位置來做身體的調整!! 剛好這都是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