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請教Mark

今天在Mark的課作了一個Supta Vajrasana,也就是金剛跪坐往後躺下來,對我而言這可是Supta Virasana的進階版, 要可以真的後腦杓貼下來在地上, 膝蓋還可以保持在地上, 這可真是難為我的大腿股四頭肌了, 原以為我的前大腿已經夠開了, 但是在這個Supta Vajrasana我只可以將頭頂地, 我的膝蓋就開始在尖叫了. 這讓我有點納悶. 自己的猜測是可能元兇是psoas 還是很緊, 所以quad cep被綁架了, 兩個一起緊張. 所以膝蓋被拉伸的很不舒服.

下課後我問了Mark這個問題, 我懷疑這樣的不舒服是否是因為拉到膝蓋的ligament(韌帶), 老先生很慈悲的慢慢說給我聽, ligament本身沒有神經, 所以就算有拉伸或受傷也是沒有感覺, 會有感覺的是tendon 和muscle, 呵, 所以真是臉紅問了個笨問題, 聽他說起才知道好像之前有讀過這個, 老先生繼續解釋給我聽, 肌肉和肌腱的不同, 肌腱就像是強有力的橡皮, 將肌肉連結到到骨骼上, 可以伸展但比肌肉的伸展度小, 所以我的膝蓋的感覺應該是拉伸到tendon, 但是他建議我若是有疼痛感覺, 就該要back off. 他也解釋到tendon 和muscle的鍛鍊, 舉body builder的訓練而言, 以前的概念總是以為是把肌肉練大就好, 所以總是舉很重的重量來讓肌肉強壯, 但是tendon並沒達到鍛鍊, 所以其實很容易受傷, 因為想想若是連結到骨骼的tendon沒有同時強有力去負擔大肌肉, tendon就容易因此拉傷. 所以比較改革式的練習是利用舉比較輕的重量, 且重複多次先去鍛鍊加強tendon. 這是很有趣的概念!

我又接著問他, 所以怎樣去預防不去拉伸到ligament, 他的答案就是我所想的一樣, 正確的alignment, 正確的訓練肌肉和tendon, 他還舉了自己的例子, 20年前他年輕時在沒有人指導下練習Servangasana, 沒想到都是拉伸到ligament, 所以導致韌帶過鬆, 甚至造成頸椎差點脫臼送醫院, 但是他靠了瑜伽加強練習頸肩肌肉, 去替代過鬆的韌帶保護頸椎, 所以這就是Mark常常在課堂可以示範Salamba Sirsasana (只有頭頂著地的頭倒立, no hands!). 那我又接著問Mark, 那怎樣避免over stretching?他說, 其實這很不容易, 有些人會鼓勵做到“sweet pain”, 也就是伸展到有一點點痛是可以的, 但是Mark說他其實不太鼓勵這樣的pain, 因為有些好強的人甚至會覺得瑜伽就是要suffer to gain. But Yoga is not about suffering! 這是真的, 在Mark的課, 他總是用算是標準的中文提醒大家觀察自己的感覺 “舒服不舒服”, 用這個標準來判斷!還有, 我也喜歡他常說的, “Hello & Goodbye”. 意思就是, 在那些具有挑戰性的難度動作裡, 他總是會給三次機會, 比如跳入手倒立, 他總是會說 “Hello & Goodbye”, 試三次就好了, 若是你還是堅持試很多次, 他會嚴厲跟你說, no attachment!而且, 他的課是Flow Vinyasa, 所以他要求一切要是”流動”的!

這回到我一直在想的問題, 從那篇 “早知道” 和前幾篇 “Anusara新體驗”, 如何做到正確且安全的伸展, 正確的alignment, 肌肉draw in的力量, 我想還得加入,對自己感覺的如實的觀察, 誠實的面對, 疼痛就是警告, 所以如果太能忍痛, 反而得想想是不是ego在作怪?!

瑜伽经--心體悟

在TT的瑜伽經的哲學課, Jose在講解第二章的重點, 就是ashtanga yoga 也就是瑜伽八支( 這個Ashtanga不是那個ashtanga!), 提到其實有個謬誤, 就是我以前也聽說過的, 這八肢是要按順序來進行的!但其實不需要, 當然若是按著這個順序進行, 也就是可以按部就班的修行進入到samadhi. 也就是, 若是你可以先修德自律, 在用asana鍛鍊身體, 加上pranayama呼吸調息, 進入感官的收攝, 深入專注, 這都可以幫你進入到samadhi. 但是, 其實, "開悟就在當下", 這每各階段都可以同時發生, 也可以同時修煉. "當下", 是最重要的"覺知"! 一有這樣的"覺知", 就是"開悟"!有人問了個問題, Samadhi是一旦得到就是永遠可以保持在那個境界得嗎? 也許, 真的有人是如此, 因為是時時得處於"覺知"的狀態下! 但是, 我喜歡Jose說的一句話, 所有的了解和覺悟都是"moment to moment"!這是個多重要的概念, 這也就是每件事都是時時在變化的, 所以, samadhi 也未必可以永遠保持的...

還有提到yama Niyama, yama 中的五項和Niyama的五項其實都是連結在一起的, Yama中的ahimsa不暴力,satya不說謊, Asteya不偷盜, Brahma chrya不縱欲, Aprarigaraha不貪婪, 比如說Yama中的ahimsa不暴力, 其實跟"暴力無關", 其實要用肯定句去翻譯這個詞比較好, 所以我喜歡用"love and campassion"愛與慈悲去解釋Ahimsa. 所以就是對萬物包括對自己, 都是應該如此, 所以就不會在去"force"任何人或事, 對自己對別人也是, 若是如此, 就是真誠的對待自己和他人, 也就是做到第二項satya, 既然如此Asteya第三項就自然做到, 因為不再覺得匱乏, 當然就不會有偷盜, 也就不會起貪婪第五項, 禁欲也使能量可以有效的儲存或轉換. 所以, 若是徹底的, 專注的去實踐一項, 其他項也就自然跟隨!這是個很有趣的概念, 但是也是件"事實"!

從頭頸為首的瑜珈觀點

  最近入手的新書,感謝神隊友從上海人肉快遞回來, 其實想買的還有一些,最後先挑這兩本,收到時覺得很有意思,剛好都是身心學派的書,一個是富蘭克林技法,一個是亞歷山大技法,一本以骨盆為主軸,一本雖然從技法對應到瑜珈,但談論到反而是著重從頭的位置來做身體的調整!! 剛好這都是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