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手支撐體是手肘要夾緊肋骨?!

手平衡體式手肘要夾在肋骨? 輪式從地面上推前的預備階段, 雙手臂要夾緊在耳邊?? 側板式時手掌要放在肩膀正下方?

這些順位真的有幫助你好好的hold住你自己嗎??

 

以上這些手臂的指令是常聽到順位方法,但其實肩關節(盂肱關節)的開口位置,並不在你想像的?! 

 

圖一可以看到盂肱關節連結到肱骨的角度,並不是正對外(額狀面),而是微向身體前側轉(額狀面前方35度),這個生理構造影響手臂的活動度,(圖片來自基礎肌動學)

要是手臂要做外展上舉,在120度高度時手臂必須外轉之外,才能達成手臂上舉過肩,這應該是大多常被討論到的手臂旋轉,但是手臂從哪個位置轉動,卻是少被提及,當肱骨沒被好的放置在盂肱關節,而又要求手臂要去做動作,就容易產生肩夾擠,要是還要扛重物,受傷的風險更高!如在健身房的推舉動作,通常都會要雙手之間距離比肩寬,手肘在預備時是離身體75度左右,這會最容易發力,也是整個身體力矩最穩定的角度.








回頭來看瑜珈的手支撐

下犬式,雙手掌之間到底要多寬,"「與肩同寬」是模糊的定義,內肩寬?還是外肩寬?要是內肩寬度,會讓手臂要伸展(肩屈)時需要的手臂外旋空間受限,很多人容易卡在肩內側靠近耳朵部位。而要是雙手腕的正中央對齊外肩寬(三角肌外側) , 這樣的距離可以讓肩膀更有空間活動


同理可證,四柱支撐體位法,雙手的距離也如同下犬式,甚至Chaturanga這個動作就如同扛槓鈴的屈肘承重姿勢,只是Chaturanga是扛自身重量。很多老師要求這個體式手肘要夾住肋骨,聽說是可以幫助承擔重量,但事實上手臂在這個姿勢上是無法穩固在肩窩裡,整個肩胛帶的肌肉是無法正常啟動來穩定肩胛,甚至扛重的重要肌肉前鋸肌是無法啟動的。要是這樣夾肋骨在這個體式上,手腕和肩膀前側受傷,常常也只是剛好....(圖A 手肘夾住肋骨, 肩頭收不回肩關節, 卡在前側,  更不用說兩手距離過近, 手掌沒壓好, 小臂沒垂直地面, 而圖B 雙肘又過開, 肩胛帶無法好的  


Chaturanga 雙手距離與外肩同寬, 手肘與肋骨不需夾緊但也不該太開,  讓整個前胸和後背, 及手臂 肩胛周圍的肌肉 都可以共同合作! 

 同樣道理,放到更複雜一些的後彎動作,如輪式,從地面要推起進入輪式的預備動作,常常也聽到雙手要貼在耳朵旁,手肘不要外開,這同樣限制了上推到輪式需要手臂伸直舉到耳邊這需要大臂轉動的動作!!

 

再說一個手支撐體式~側板式,常聽到手掌要放在肩膀正下方?!同樣,這個位置看似合理,因為會讓手臂是垂直地面,但忽略了手臂連接到肩窩的肌動學角度及力線,所以才容易覺得是自己手無力,一直發抖,然後手肘手腕疼痛....

https://forms.gle/Fm2EzJHtUFpA1nue9
手腕, 手臂, 肩膀在手支撐體式 (線上課)



 

 

 

 

 

2022年1月10日 星期一

"腋窩"在瑜珈課中該做什麼?!

#小V瑜珈原創文章

"腋窩"在瑜珈課中,可以如何幫助你的瑜珈練習?

以下的文章是13年前我寫的, 可以算是自己的學習整理, 現在看來還是如此科學且實用! 2022年, 重新審視並補充解剖資訊

Hollow the armpit! 這句話,你可能在一些注重身體順位的瑜珈課有聽過. 但是,若是直翻作"挖空你的腋下", 你會做什麼動作?

這個指令尤其在 下犬式或是一些需要將手舉到頭側的動作, 甚至是在許多手平衡的動作中會聽到."挖空腋下", 聽起來怪怪的, 好像大概知道要怎麼做,但是,也不確定自己有沒有做對....

要是我,我會說"把腋下拎起來"!這樣有比較懂嗎?

這各指令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上臂骨的頂端帶回肩窩.啊問題來了,很多人不知道上臂骨是哪裡?還有就算知道,該怎麼帶啊? 所以,這各指令"把腋下拎起來"好像比就讓人做得到,至少我在教課時的效果不錯.

再想多一點,問什麼上臂骨要會肩關節窩啊?上臂骨的學名叫肱骨,肱骨頭連結到肩胛骨的盂肱關節,也就是連上所謂的shoulder gridle肩帶. 這個盂肱關節是各球窩關節, 球窩相對說是很淺的. 這樣的好處就是造就了肩膀這各關節的活動度是全身所有關節最大的, 當然也同時帶來缺點, 就是穩定度相對的小.
 
肩膀是個複雜的多關節,再加上可以多方向的活動,讓肩膀問題可以十分複雜.這篇,就單純來說說這個上臂骨往上提, 往後帶這個動作.上臂骨頂端往後帶可以幫助肩關節可以更穩定回到肩窩















而為何跟腋下有關呢? 腋下在這裡我們指的是"腋窩內側", 這點剛好大約是胸大肌之下,和肱二頭肌的短頭的起點. "拎起腋下"這個動作剛好讓肱二頭肌啟動帶動肱骨頭往後帶, 使肱骨頭"旋進來"盂肱關節內.

腋窩下的肌肉: 二頭肌, 喙肱肌, 三頭肌長肌, 大圓肌, 背闊肌







根據解剖列車中的手臂筋膜有深淺前後四條筋膜, 在背後有廣大的闊背肌和圓大肌,在前側有胸大肌.前側的胸大肌基本上帶領"push"的力量, 而背後的闊背肌和圓大肌則是"pull"的力量, 這個在背後的力量平衡前側的push的力量, 將肩胛骨穩定貼回到身體.這前後身體平衡的力量,尤其在手上舉過頭,再加上負重的動作,如手倒立時,就像是雙腿在站立時,穩定住骨盆的力量一樣的穩定住肩膀!
這前側和後側的肌肉剛好集合在腋下!兩邊力量平衡時,腋下是有"窩"的.這意味著肱骨是收穩在肩窩



肱骨穩定在肩窩時,周圍的肌肉會均衡啟動,這也就是"關節中軸化"的好處,從這個穩固的位置再去做活動度會是比較安全的,同理去做手支撐動作也才會用到整個肩胛帶整合性力量,而不是掛在一些韌帶位置!



 
在下犬式就是練習"腋窩上提","拎起腋窩"的好時機, 同時注意到, 手掌的著地點,從食指根部下壓,手指間抓地,從這裡沿著手臂內側往上,延伸到腋下,把腋下拎起來,幫助肩胛骨貼回身體,不會有"翅膀"浮起來.可以有效的啟動整個兼備的力量. 

腋窩上提, 尤其是提起腋窩內側, 對很多人是不容易的, 所以往往只能提起腋窩外側 (肩胛外側緣), 造成脖子旁的擠壓, 這其實是顯示了手臂的外旋受限, 
當手臂要上舉到耳邊(肩屈)是需要有足夠的大臂外旋才能達成,  胸大肌, 前三角肌, 胸小肌, 喙肱肌緊,  都是限制這個腋窩內側上提的原因. 

以下圖片的左邊只是抬起了肩胛外緣,  可以看到脖子兩側的緊張, 而右圖表現了大臂轉動來舒張, 但應該更要提醒的是以腋窩內側上提+ 同時肩胛外緣也要一起上提來達到平衡, 不然很多時候肩胛會過度上迴旋且前引, 造成肩胛過度外擴,造成含胸後拱背 


圖片來源: Yoga as Therapy_ Doug Keller, 網路
相關課程
#瑜珈肌動學 
#RYT200瑜珈師資培訓
 

從頭頸為首的瑜珈觀點

  最近入手的新書,感謝神隊友從上海人肉快遞回來, 其實想買的還有一些,最後先挑這兩本,收到時覺得很有意思,剛好都是身心學派的書,一個是富蘭克林技法,一個是亞歷山大技法,一本以骨盆為主軸,一本雖然從技法對應到瑜珈,但談論到反而是著重從頭的位置來做身體的調整!! 剛好這都是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