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
聽完Shelly Provoko對於瑜珈與疼痛科學的線上講座, 她同時是Yoga and science in Pain care這本書的作者之一
她從疼痛醫學的觀點來看, “活動”和“呼吸”可以有效治療長期疼痛,瑜珈當然可以是很好的一項治療性工具。她提到一些對於疼痛的新觀點很需要被導入,如:
*疼痛是種大腦的輸出(不是輸入);
*疼痛不表示身體組織上的狀態(感覺痛未必是受傷);
*疼痛是複雜的
*你有能力可以改變你的疼痛;
*「感覺安全」是關鍵;
*語言是重要的
她建議在針對處理慢性疼痛的瑜珈課程中尤其要注意「語言的使用」
她提出以下建議;
1. 不以脆弱或恐懼來建立「安全」: ”不要讓膝蓋超過腳尖,否則會讓膝蓋受傷”

2. 真正的允許(不是只是說說):不要順口說說 "如果你喜歡可以"
,語氣應該是真誠的許可(或邀請)

3. 提供的平等的動作選項:老師所提供的是「選項」,不是分級, "二級的同學作這個,如果你不行請退階做一級的動作"

4. 避免無關的過多解釋:尤其是一些指令是暗示著身體是脆弱或容易受傷的,如:”膝蓋彎可以避免膝蓋受傷”,
5. 避免指示性語言, 而使用探索性語言:”你可以嘗試膝蓋打直或彎,探索適合你的位置”

6. 鼓勵臨在、覺察:這是瑜珈最能做到的,帶領回到當下,這可以讓學生從自身的經驗上建立自我的覺察及辨識力,這樣的自我洞察力,才是幫助疼痛照護的關鍵
這些對於教學語言(用語)的建議,其實對應於一般的大眾課程,也是值得被提醒的.
這當中幾個教學的前提,很值得重視




我很認同Shelly說的,瑜珈老師不是在課堂中給學生答案,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是建立並護佑一個「安全」的場域,這包括課程的設計、引導、提醒、及輔助!
以下我整理是對應的教學實際例子建議







)








瑜珈教學可以有很大的轉化能力,其實也端看老師對自己的課程是如何看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