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瑜珈教學的口令層次

 關於橋式, 請照著這三種不同的橋式口令試試看,

✅A:骨盆抬高, 膝蓋腳趾不外翻, 雙手在背後互扣推地, 肩膀夾緊, 胸口上提,

✅B:啟動膕繩肌, 放鬆臀大肌, 大腿骨內旋, 尾骨往上指, 腳趾不要往外, 手臂用力下壓, 夾緊肩胛骨, 胸腔上頂….

✅C:吸氣胸腔的整個擴張, 保持鼠膝處柔軟往下的同時, 從骨盆及大腿的外側抬起骨盆離地(不是恥骨帶動上提),保持膝蓋在腳跟的正上方, 雙腳往下扎根不動的同時有往後拉向骨盆的方向….

這三種指令對一般大眾課, 哪種指令對一般學生比較做的出來??!! 就算做得出動作, 感受應該不一樣吧,

教法A:簡單, 直白, 叫你擺出這樣橋式的”形狀”, 但是你可能就在體式中內心喊著腰痛啊, 腳趾在哪? 怎麼可能不外轉?!
瑜伽的流派這麼多, 甚至近年來講求順位的概念也被重視, 教法B和C兩種口令都講到”順位”, 但是, 感受卻很不一樣. 差異性在哪?!
教法B, 直指肌肉名及身體部位, 要你啟動xx, 放鬆oo, 夾緊XX, 你確定普羅大眾都知道膕繩肌在哪?就算知道在哪, 怎樣才叫做”啟動”? 大腿內旋怎麼做啊?
教法C, 要你腳跟不動但拉向骨盆的力, 你就自然達成膕繩肌啟動,
要你鼠膝處放軟從髖的外側上提骨盆, 你就自然達成大腿內旋, 臀肌被動收緊
B和C口令的差異在於,B教你”去做”, 而C教你”如何做(發力)?”

能夠用C 指令的老師應該是對身體運作的了解有一定的深度, 而指令是有下過功夫的, 有時候還加上”情境”或”畫面”的描述, 來引導學生達成某個作為. 簡單來說, 這就是老師的功力了!

在以下的Yoga Journal的文章, 說明了, B和C兩種指令 (我上面舉的口令例子,不是文中舉的例子, 但是是同一體式) 對於聽者的神經Motor的作用是不同的, 簡單翻譯, 文章是一位神經力學博士寫的, 指令有兩種, 就和我舉的B和C的例子一樣, 一種叫Internal Cues(內在指令)直接要你對特定肌肉作用, 另一種叫External Cues(外在指令)用到你身體部位與外在空間的對應關係, 並以執行一項任務, 來達成某個肌肉作用的目的. 研究報告指出, External Cues的指令是更有效率的, 這樣的外在指令利用的視覺化, 前庭系統, 本體感受, 可以比直接對肌肉下指令更直覺高效!一些身心學學派的系統, 如”富蘭克林技法”也應該運用了這樣方法!

粗分A教法是我所謂的一級教學法, 教體式的樣子, 可能很多老師都是這樣教的. 沒有什麼錯誤
而B和C教法可以屬於二級教學法, 教體式的力但引導方式不同,
C教法會需要教學者把繞口的專業術語, 以更”直覺”且user-friendly的語言引導, 更可作用提高本體感受和內感受!

瑜伽流派這麼多, 目前也有這麼多不同的康復系統及療癒技法, 讓你覺得不跟著學好像跟不上大家, 但是,學了這麼多, 怎麼拿來教學上實戰實用?!
而且, 把你的教學讓你媽能聽的懂的教法, 才是最有價值的教學吧 !!

原創文章~ by 小V
圖片源自網路



沒有留言:

功能性瑜珈解剖學-閱讀分享

哇,竟然超過一年沒在這裡更新了~~  還是先來些最新分享 又讀完一本,這本「功能應瑜珈解剖學」簡體版,感謝神隊友人工運送回來, 作者是David Keil是位Ashtanga練習者,其實這位作者我已經讀他不少的瑜珈解剖相關文章,是我輩算極早開始關注在瑜珈解剖領域的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