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同情非慈悲

在周末擁擠的地鐵上, 難得的有位子坐下來. 還沒坐久,一站上來了一群維吾爾族人, 看起來是剛來這個城市的, 男士們還帶著小帽留著長鬚,大部分人的臉頰帶著陽光曬紅的印子, 這是在陽光下勞動人的印記。當中有一兩位是長者,行動明顯不便,上車門就張望著坐位。我直覺的起身,意示讓老太太坐,老太太面無表情的坐下... 我期待的回應沒收到, 我站到哈尼身邊,嘀咕了一句"不客氣"。



我"看到"自己了!當我以為我做了一件慈愛的事,原來, 只是"同情"。我"在意"著那聲"謝謝",我的ego在意著回應,沒得到期待的來餵養我的ego....... 真是"汗"



這是在讀"慈悲"那時,在路上得到的awakening......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Osho的自由與慈悲

最近很多網站都被堵住了,要update這裡,其實很不容易! 但也想想, 這樣剛好可以"看到"我對我blog的attachment(我執)


最近看完了osho奧修的"慈悲". 這是我的第二本osho的書. 第一本是"自由". 會選擇這本是因為在書店的架上, Osho的系列有一大串, 還有不同版本. 我選擇的是生命潛能出版的系列, 沒別的原因, 就是比較讀的順眼, 你知道的, 這是翻譯的書, 要找自己比較看得懂的版本.


會繼續看Osho是因為讀了"自由"覺得這個人的想法實在太獨特了, 腦袋裡一定裝著更多有趣的東西! Osho對於自由的說法是, 真正的自由, 是當每個個人都可以為自我負責時, 則所有社會體制,系統, 社團, 機構, 政府, 黨派, 宗教或甚至家庭都是不需要的! 這看起來很極端, 甚至令人無法理解.


Osho認為這些都是某種限制,制約,和奴役.當然, 這些的前提在"每個人可以為自己負責時"!!! 這是個重要前提! 要達到這個前提, 一個人要可以"有勇氣"脫離這些制約限制, 要了解要離開這些制約且看起來安全的地帶(comfort zone), 其實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因為別以為這些限制都是別人加壓給你的, 大部分都是自己不願離開的! 也就是飛翔的恐懼! 你有飛出金籠子獨自飛行的勇氣嗎?


Osho 還說 "別讓愛成為關係"! 他並不是反對愛, 而是反對婚姻, 他認為"相愛的人共同生活必須是出自愛, 而不去介入或侵犯彼此的個體性." 這樣純粹的愛,只是去愛, 就不會有期待, 一旦有關係, 就會產生期待,有期待就會有失落.


這些種種聽起來都很不尋常, 是吧!? 有點馬克思主義, 有點嘻皮,有點極端, 但是, 我讀起來很有趣, 這些想法都讓你去思考, 你未必要完全認同, 但是這些都值得去"再想想": 自己目前和所有人的"關係",自己是否有勇氣去"成為"自己? 自己的恐懼是什麼?


Osho的"慈悲", 當中提到"同情"和"慈悲"的不同. 同情不是慈悲,Osho說慈悲不是你給別人的東西, 慈悲是來自神性來自存在! 同情是來自"你", 同情只是強化你的ego, 慈悲只有在自我完全消失時才有可能存在! 慈悲不是施捨沒有"給予"的感覺, 慈悲是不求回報的. 書裡提到Osho對甘地的絕食抗議的不認同, 他認為那是種"暴力", 因為甘地的絕食是有要求的. 這是很有趣的論點! 他提到慈悲無法去做,慈悲是來自於純粹的存在! 只可以從"靜心"來.


在這兩本書都提到"自由"的勇氣和"慈悲"都是來自"靜心"!也就是"meditation" 冥想或靜坐! 深層的inner peace和智慧都來自靜心! 這也是我下一本osho的書!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Bandha之二~ Uddiyana Bandha

  接著上次的bandha話題,現在要來說說Uddiyana Bandha. Uddiyana的意思是fly upwards, 向上飛起的意思,在Light on Yoga 中說到在Uddiyana Bandha可讓橫膈膜上提,讓腹部器官上提向脊椎方向,可以讓prana像隻鳥一樣飛向中脈上揚!在Mathew Sweeny書中提過Uddiyana Bandha是這三個主要bandha中最粗重的,在身體上或是精神上都是!比起Mula Bandha的細微和地理位置的不易觸及,Uddiyana Bandha相對性容易許多,且可以明顯啟動和感受到。所以許多的建議是以Uddiyana Bandha來協助啟動Mula Bandha。這兩個bandha也因地理位置相近,本來就是好鄰居,通常不論是誰先被呼喚起來,另一個也都多少醒來一點!就像在Anusara中,經由inner spiral加上outer spiral之後,Mula Bandha自動啟動,隨之Uddiyana Bandha也跟著被喚起。

  在下背疼痛的問題上,Uddiyana Bandha也被視為特效藥之一。Yoga as Therapy中提到,在研究中發現,除了脊椎本身的問題之外,多裂肌(Multifidus)的無法正常運作通常是許多人下背痛的主因之一。多裂肌是深層的背部肌肉,Judy老師的內核心文章系列也有一篇是談論這個肌肉。這個在脊椎兩側有如辣椒串的鋼索狀肌肉,通常在前彎動作中因為多裂肌的某部分肌肉無力無法拉回脊椎間的關節囊join capsule,因此壓迫到關節囊中的神經造成疼痛;有時也有可能是前方腹肌無力,造成背後的多裂肌太緊張,甚至在該放鬆時無法放鬆而造成的背痛。Yoga as Therapy中提到,可以利用isomatric等張收縮練習,同時練習多裂肌和其結抗肌也就是腹肌,來治療背痛的問題!可見背痛,通常不只因為背後的問題,虛弱無力的腹肌更常常是元兇!這裡提到的isomatric練習,其實就是Uddiyana Bandha且可以更深層。書中描述的方式很有趣,想像在你的骨盆核心有個能量球,大小跟葡萄柚一樣,這顆能量球滾動的方向是在原地向後向下滾動,也就是滾向你脊椎方向,但球的另一邊也就是面向肚臍那面是往上滾;所以造成的就是同時形成一個背部肌肉向下下錨的穩定度,和前方恥骨以上腹肌上提的力量。這就是Uddiyana Bandha。




  讀到這些內容時,想到自己的髂薦骨附近發出聲音這樣的不穩定訊號,我才開始注意到自己的腹肌和Uddiyana Bandha,對於韌帶過鬆的人,這是個很重要的覺醒。我發現其實自己的self practice 很少有腹部力量的專注練習,雖然幾乎所有的體位法都匯需要到核心的力量,也多少練習到,但是這部分覺知似乎要更加強,因為柔軟度常會讓我悄悄的混過去,尤其在前彎動作時,整個前方腹部都是在休息狀況...


  下背問題和後彎的挑戰讓我注意太多背部的問題,而忽略了前面的身體。這真是個需要練習的功課,"覺知"尤其是"精細的覺知提升"看來是最重要的!可能是帶著這樣的比較多的覺知,髂薦骨的聲響在最近好像比較少聽到了,嗯!覺知可以帶來改變!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蘇州一夢



中國這麼大!真的很大!對於一個島國人民,有些事還真是難以想像,真的只可以用Open to Grace的心,才會發現到處是驚奇,才可以enjoy for more~
上星期五一勞動節周末,去了趟蘇州,出門前已經準備好要面對中國的特產"很多很多的人"的心理準備,第一次到上海火車站搭火車,就被這樣的陣勢有點嚇到了,在火車站的廣場前要進到火車站搭車,要先憑當日兩小時內的票才可過關,人當然得繞著欄杆圍成的圈前進,進去火車站還要檢查行李,火車站內看起來很先進,月台也超多,我們搭的是動車(所謂的動力火車跟台灣高鐵一樣),四十多分鐘就到蘇州了。動車是新上線的,沒有站票,坐起來還滿舒服的!

蘇州一下就到了,我們到達時才8點多,一出蘇州火車站逃開車站前招攬生意的人網,跳上出租車網拙政園前進!蘇州要看什麼?我們只有一天的時間,所以當然看熱鬧囉,蘇州著名的就是中國園林,而拙政園可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還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還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要看就看最有名的。沒想到我們到門口早就是人山人海了,許多的旅遊團和數不清的導遊、賣地圖、賣行程、賣禮品的小販,真是熱鬧啊。我想我們來的已經算早了,在晚一點不之會是如何的盛況!早來先去附近的小館吃早餐,哈尼可認真開心的吃著當地的生煎和餛飩,早餐吃這樣真是爽快!終於入園,這是我第一次參觀這樣的中國園林,可真是美!這是個私人園林,明代時建立,園中樣樣講究,從花草假山流水的配置到所有建築的設計,當時的屋主可真是有錢,但是有錢但是沒文化,很難可以蓋出這麼既文又雅的園林!


雖然到處望去都可看到遊客,但可聽聽身旁經過的不同隊的導遊廣播出來的介紹,享受人多的園林氣氛也頗有一番樂趣!我們來的這個季節算是春季,滿園都是燦爛的杜鵑花開,聽說夏天則是滿池的荷花,一定很美!園中還有一個小休憩點可以喝茶聽"評彈",江蘇小調風情,我們沒真坐進去聽,但在附近的迴廊坐下休息,雖聽不懂唱什麼,但在這園林的氣氛中,到可以做一做古典中國夢。

離開拙政園,我們決定早點去吃中餐,且鎖定一家百年老餐廳松鶴樓,所以一定得早點去才有位子。果然在觀前街找到,11點入坐,就聽到服務員跟櫃台說,好了沒有位子了,也就是我們後來的人都得排位子囉。哈!果然!點了滷鴨、白魚和四季豆,還有一個吻仔魚湯家一種只有在當地才有的菜,吃起來滑滑的很特別。滷鴨跟上海菜一樣都帶甜味,很合台南人的胃口!白魚也是到冷菜,有紹興酒味,聽說是酒糟釀過的,這家菜沒這麼油和鹹,可能真的有聽我們的吩咐少油少鹽!很推薦喔!

之後下起雨來,我們走到平江歷史區,這好像是當地政府剛開始規劃的老街區,是沿著就河道舊房子,看的出來是真的老房子,聽說就像是古鎮風景一樣,很有懷舊風味,在細雨綿綿的街景,也有許多新人來這裡拍婚紗照。



沿路有一些改建成的茶樓和咖啡廳,我們順應午餐過後和陰雨的氣氛躲進一家Green coffee,坐位在二樓,在純粹的中國老房子裡聽爵士樂和喝危地馬拉來的有機咖啡!真是特別!!





我們的行程很鬆散,在咖啡廳待了兩小時,想說該認真的繼續行程,出門走了一會又遇雨,看到河邊的茶樓,想想在那種地方喝茶應該也很美,反正躲雨嘛!所以我們又躲進這家茶樓,這次是喝茶!




自己煮茶,看著河岸風景,舊橋老街,且這條街沒那麼多遊客,一切悠閒起來!這時要是會吟詩要多有情調!哈!
但是茶喝多了,總得消化掉,問了問店員哪有廁所,他們說出門拐彎就可看到,我看到了,是公廁,suprised!沒有門的廁所,我一走進就看到兩個姑娘蹲在那,我臉紅就掉頭走開,我了解這附近是老房子,有這樣原始的廁所好像是應該的。我鼓起勇氣,撐著自己的小雨傘,就獻出自己的第一次無門公廁一遊~(臉紅中~) 是我草包!聽說出了上海之外,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的廁所~






喝完茶出來都快四點多了,我們還是認真的趕了一個景點"獅子林"。



獅子林是因為假山的各種出奇形象出名,雖然也是園林,但和早上看的拙政園很不一樣,少了那份細膩感。且天已經慢慢黑了,我們擔心車站人潮,決定早早結束,去吃晚餐,準備搭火車!
蘇州火車站規模沒上海大,但也不小,但是這個假期乘客還是把每個候車室塞到爆,尤其是回上海的動車,這讓我很難想像,動車每個人都有位置,照理說應該不需緊張,但是我太天真了,因為開放上車的時間只有不到20分,但是當你看到車站有這麼多人要消化,就該理解其實每個人都因這種氣氛而會爭先恐後的緊張的心態!那些老人小孩,可真不能這種時後出門啊!


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Self practice at home


I have been doing self practice at home in these two years. I have to admit this requirs a lot of self discipline to make practice regular and productive. My practice usually happens in daytime, meaning in the morning or afternoon, and most of time while I am alone at home or no one else is awake. Somehow, I cannot do backbending practice at night, not only because the more uplifting effect my rest at night, but also becuase I just need to see more clearly while facing the fear in my back. And daylight helps me with more confidence and more encouraging!

I am fortunate enough to enjoy myself alone at home for most of the time, so I should have planty of opportunites to maintain myself practice. But, it seems not easy, becuase of the lazieness and some endless excuses. Tiredness, lack of sleep,overslept, needing food, full belly, heandach, not in the mood, appointements, etc.... The list could go on and on, but the only legitmate excuse I could agree is my mensturation. However, this happen only once a month, but still other excuses won many times. So in average, I practice a least 3 or 4 times a week. This doesn't sound bad. I guess....

Another concern is, is my practice productive?? I found myself didn't improve too much in terms of succeeding in challenging advanced poses. It's obviously becuase I am just on my own, without a teacher to guide me one or advise me, I could only do self study on the Net, books or occationaly attend some workshops. I have to admit the progress is slow. But it really depends on to what you compare with. These two years, I study philosophy and anatomy, I believe this really help me to feel more in my asana practice, and help me move on in my yoga journey!

So, to evaluate my self practice for the past two years, I have to say, I do learn, but still need to be more self motive and self disciplined. I enjoy being with myself a lot, studying, reading and asana practice give me a lot of peace and pleasure.

I am very lucky to have a Jazz saxophnist neighbor living downstair, who practices at least 2 hours almost daily. I enjoy his music a lot, and at the same time, his music reminds me if I practice today. Also, this Ashtangi guy's blog inspired me a lot to keep on self practice more disciplined!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賜福的本事

今天在Yoga Journal上讀到一篇文章,覺得很美!講的是"祝福Blessing"這件事,這裡說的"衷心給予祝福Bless from the Heart"。給予祝福這件事,做起來好像很容易,就像是寫給任何人的卡片上的吉祥話,但問題是,是真心的嗎?若將Blessing這個詞翻作"賜福",這就好像一下變的嚴肅起來,我們知道的好像只有那些德高望重或是大僧高士才有能力做"賜福"這件事,但是真的嗎?

有次在Space下課後,進入下樓的電梯,途經樓下的法鼓山,電梯門開,門外等著許多的老太太們,剛散會他們很開心的聊著天,見到電梯可能沒法擠下他們全部有點遲疑,但是電梯內大家還是移了位置,讓這群老太太們進來,幾乎每個老太太都是很開心的道謝著。電梯內原本的冷漠進來來一股慈祥的氣。到了一樓,老太太們離開前對著電梯裡的人,看著對方的眼睛誠懇的說"祝福你!"當時的我,有點小驚訝,夾帶著心裡的小聲OS質疑著,你們有什麼能力可以祝福別人?但是,我發現自己離開那棟建築物時,臉上帶著是笑容!:)應該是心頭那陣暖流帶來的微笑!

每個人都可以祝福別人,甚至可以賜福給他人,只要這祝福是從內心來的,這祝福就是有能量的,不是客套或假面的。文章中對祝福的解釋"以專注且正面的態度給予某人或某事祝福,這會帶有連結宇宙能量的感覺產生"當你給予祝福時,等於是將你自己精細的生命能量subtle life force神聖的奉獻出去。所以,這當然就不可以隨邊說說的祝福。祝福的形式不應限制傳統方式或客套場面話,可以是口語、肢體上或是只是從心的默默傳遞的。那,問題來了,祝福真的有幫助嗎??沒有實際動作只有祝福,會不會只是自我催眠或是贖罪捐?答案全在於這祝福背後的能量和意圖!

每個人都可以賜福!文章中說道,因為Grace is everwhere!到處都是恩典!密宗哲學相信的萬事萬物都是神性的展現,每個人都具有神聖的力量,只要可以調到跟這個力量一樣的頻道,接收它讓它流過你!另外,你祝福的力量將與你的最深層的意識有情感上的深刻連結!當你可以與深層的本我連結去賜福時,對方將會非常容易被感應的你的祝福!這就是那些很受愛戴的精神大師,受歡迎的秘密。

祝福你愛的人,在乎的人,家人朋友,也祝福你的敵人,傷害你的人!這個賜福的練習,也將拯救你!

有個Mantra一直是我很喜歡的"Lokaha samastaha sukhino bhavantu"(May all being be happy),文章中剛好也提到這個慈悲的練習!


當你什麼忙都幫不上時,就從心去祝福吧!!

Om Namah Shivaya

The following is extract from Christine Sell an Anusara Certified Teacher's blog. This is very clear and inspiring. I would translate this into Chinese with the note I took from Jonas' immersio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m Namah Shivaya:

Om- is the primordail sound, it is the "roar of consciousness" that is represented by the symbol we know as OM.

Namaha- to bow, to call upon, to invite, to merge with

Shivaya- Auspicious- continuous, expansive life enhancement… those things that exalt life, that exalt the most intimate and dep aspects of life nad support the deepest longings of the human heart…that which brings blessings so that that kind of life might be realized rather than dreamt about or only talked about. So the most auspicious person you could be would be your Highest Self. Shiva is not so much a Deity as it is an expression or a face of the Absolute that contact with which will facilitate the experience of yourself in the Highest.


Where do you connect with ultimacy? Where are you rooted? In what are your roots? In what do you re-charge yourself?

Guruve- we are always a student of something… from the mother’s womb, to its infancy and throughout its human development, a child is nourished and taught and encouraged to develop along certain lines. Even in the most natural of processes- what my teacher calls the Divine Path of Growing Old- we are invited to learn, to grow, and mature relative to circumstances and influences.

It is the auspicious force of Shiva that manifests in all levels of teachers we encounter, at every level of experience, at every level of reality so that this auspiciousness is what is actually teaching us. Even at the most trivial level, there is a voice that reminds you to turn off the lights, to remember your jacket, to take care of yourself and this, too, is the Guru, the very Voice of Protection.

Om Namah Shivaya is the invo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Absolute Source out of which everything arises. These traditions were about sitting in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is Source, not in a secondary relationship.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Bandha 鎖印之一

若是以運動的觀點來看瑜珈,Bandha中文翻作鎖印、能量鎖、收束或身印,這在其他運動中沒有的,這也就是瑜珈獨特,甚至看似神秘的特質。Bandha這個字譯是鎖(Lock),要鎖什麼呢,其實就是將能量鎖在特定的位置,以人體來說可以鎖在腹腔或胸腔,甚至頭腔,讓能量prana停留在這個空間,創造穩定度,更能調節精細身體系統,也就是所謂的Subtle Body,如Nadi(脈)和Chakra(脈輪或脈穴)。由字面上"Subtle"這個字,就可以知道是極細微或是深層,需要精巧的方式或是絕佳的覺知才可以去啟動或感知。Mathew Sweeny在書上的說法,我覺得很能解釋Bandha的功用 “在生理上去控制或鎖住某些肌肉群,可以在能量上或心理上達到解開或釋放的功能"。 若是真要談論Bandha這個學問,可真的可以寫成一本書,我斗膽寫這個主題,也只是將所讀所學所體驗的稍稍分享一下。而且主要討論的也只專注在比較常被重視到的Uddiyana Bandha和Mula Bandha。

Mula 是指root 根,也就是位於脊椎底部的位置,有人稱為會陰收束。而Uddiyana指Fly upwards, 有人稱這個是橫隔膜鎖印或是收腹收束,位置也就是在腹腔。在Mathew Sweeny的書中提到,相對三個主要Bandha而言(另一個是jalandhara bandha),Mula Bandha是最精細的,Uddiyana Badha是最粗重的。 以派別來看,對Ashtangi而言,Bandha是除了Ujjayi、Dristi、Asana和Vinyasa之外的另一個重點。另外Vinyasa系統的瑜珈派別也很重視Bandha,可見Bandha可以幫助在Vinyasa這些串流動作上的輕盈和穩定。Kundalini也是,尤其是經由許多的Kryia、Mudra和Mantra連結Subtle body。而Anusara瑜珈呢? 比較特別的是,不像在其他派別的課程中,老師會一直提醒要提bandha,在Anusara,對於Bandha尤其是Mula和Uddiyana Bandha基本上是 “只做不說”。因為只要有按著5 Universal Principles (五大通用法則),在Inner Spiral內螺旋之後加上外螺旋Outer Spiral之後,Mula Bandha 會自動啟動,進而提起Uddiyana Bandha。所以很少會聽到老師在上課時一直提醒要提Mula Bandha。剛說過Mula Bandha是極精細,所以問題在Mula Bandha要怎樣提? 大師Richard Freeman曾被問過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十分有趣,他小聲的跟這位發問者說,"如果你找到你的Mula Bandha時,可不可以告訴我!"可見這個bandha是有多麼的subtle,連大師都覺得不容易掌握.
Mula Bandha的Mula Bandha的位置也就是海底輪(Muladhahra Chakra)的位置,簡單來說就是在性器和肛門之間的位置。詳細來說就得研究骨盆肌底群(Pelvic Floor)這個部位。這個部位Judy老師的內核心之二骨盆腔底讀文章有很清楚的說明,在Doug Keller的Yoga as Therapy書中有個圖可以說明在這部位形成的所謂扇形的Public diaphragm .



這扇型的控制點在tailbone尾骨,展開連結到坐骨,這裡的主要肌肉是Levator ani 提肛肌,這個部分的肌肉若是又短又緊就會造成整個髖關節很緊,放鬆這裡有助於減緩髖關節的關節炎。在下一張圖,在這扇形的範圍中更細微來看,在扇形前端的再往內有一層從恥骨到兩邊坐骨所形成的小三角型,這小三角型剛好控制排尿和性器的部位。這個三角形的部位可由坐骨的移動來使之張開或收縮,就好像是風箏一樣,舉坐下這個動作為例,當你準備要坐下椅子時,你的坐骨往後往外彼此分開,這三角型地帶便像是張開來下沉,當你從坐姿要站起時當你伸直雙腿直立身子時,這三角型變窄上提。這個動作,就如同是Anusara常做的inner spiral 坐骨往外張開,在加上outer sprial尾骨向下延伸。這Pelvic floor的覺知很重要,尤其是從這裏啟動去做脊椎的彎曲和伸展,將會使身體順位,減輕許多人的肩頸或下背疼痛。 另外,提到尾骨在這裡的角色,從尾骨連結到肛門有個韌帶anococcygral ligament,環繞著肛門,若是肛門緊縮會帶動尾骨往恥骨方向前推,這會使脊椎後彎或伸展受阻。骨盆肌底群的肌肉和韌帶形成一個8字型(見上圖),在8的兩個圓交叉位置就是所謂的骨盆中央韌帶,


這個位置就是最終骨盆的力量來源,就是Mula Bandha的確切位置!!

在這區塊的肌肉控制並不容易,有些老師的指令要求有如控制排尿的感覺,其實是啟動剛說的小三角型地帶,也就是啟動所謂的vajroli mudra;若是口令提到縮緊肛門,緊縮anal splinter,則是啟動了ashwini mudra. 這些都不是真正的mula bandha。 而到底要如何啟動正確的位置,Doug說到當然tail bone是很重要的啟動指標,但更重要的是不是從tailbone開始動作,而是要有從中央韌帶提起的力量! 要如何練習呢?有許多說法,醫學上的凱格爾運動可以訓練骨盆肌底的力量,可以有效的幫助這區塊的肌肉覺知。另外,我覺得Anusara的方式inner spiral加上outer spiral可以用簡單的方式幫助啟動內核心的力量!得再一次給祖師爺拍拍手,可以如此科學化的將這繁複的生理肌動運轉,用如此簡單的概念傳達!另外,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呼吸,利用呼吸的方式也可以很有效的啟動Mula Bandha。Mathew在上次workshop的呼吸法練習,很可以體會到。



寫個Mula bandha就這麼長,在 所以, Uddiyana待續.......

從頭頸為首的瑜珈觀點

  最近入手的新書,感謝神隊友從上海人肉快遞回來, 其實想買的還有一些,最後先挑這兩本,收到時覺得很有意思,剛好都是身心學派的書,一個是富蘭克林技法,一個是亞歷山大技法,一本以骨盆為主軸,一本雖然從技法對應到瑜珈,但談論到反而是著重從頭的位置來做身體的調整!! 剛好這都是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