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Anusara Kula 網誌

"Kula"這個梵文的意思是社群或社團,而Anusara的Kula更有特別的home-coming! Anusara的上課氣氛就可以清楚知道Anusara Kula的不同,上課以玩樂的方式,許多的partner work,同學間的互相扶持和鼓勵,甚至對於同學的精彩練習表現總是從不吝嗇給予掌聲和稱讚!有這樣的Kula,讓瑜珈的旅程,總是有人可以分享,互相學習,瑜珈之路可以避免掉一些跌跌撞撞,或許可以更精彩!在去年秋天的Anusara Grand Gethering 聽說是幾百人大聚會,我在Youtube上還看到流傳出來一段超精彩超娛樂的表演! 可以上去搜尋看看喔!

在網路上最棒的是,Kula可以是世界性的,在台灣的中文網誌中也有許多的yogis在努力經營中,在我blog的左下側也有Yogi list,最近還發現了一些Anusara Yoginis的網誌,其中還有一些是certified老師的blog. 許多的certified teachers本身都有網站, 但是都是個人資料或是schedule update, 要經營blog是需要花時間和精神的, certified老師忙著世界各地傳道授業解惑都來不及了, 有認真的分享教學或學習經驗的真的是很難得. 這些blogs雖然是英文的, 但是還是很想分享, 因為知道有人跟你在同一條路上的感覺真好!!

http://christinasell.blogspot.com/ 這是位anusara certified 老師的blog. blog update的很勤勞, 真是難得!!
http://yoganerd.blogspot.com/ 也是一位 Anusara certified老師的blog, 精彩的是她會將學習的筆記心得, 以五個principles 和以體位法為例清楚說明, 十分有料
http://shibuiyogablog.wordpress.com/category/anusara/ 這位是Anusara inspired老師位於日本, 她的旅程和我的有些類似,我也是在往Inspired的路上前進!
http://www.myspace.com/jagati 這位是Anusra Inspired老師, 二十多歲而已, 很有才華也很美, 她的網誌也很funky! 上面說到在Grand gethering表演的就是她!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繼續跳下去吧

We're all in the dance

今早在廣播中聽到這首,是電影"巴黎我愛你"的片尾曲。

"Life’s a dance we all have to doWhat does the music require?
People are moving together
Close as the flames in a fire
Feel the beatMusic and rhyme
While there is time

We all go round and round
Partners are lost and found
Looking for one more chance
All I know is
We’re all in the dance
...."
村上春樹的"舞舞舞","「那我該怎麼做才好?」我試著在問一次剛才一樣的問題。「跳舞啊」羊男說。「跳舞吧。只要音樂還繼續響著。」

不管是什麼音樂,不管找到舞伴或是還是想換舞伴,一個人跳還是和一群人跳,腳步不要停吧,

因為,we are all in the dance.....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你可以接受愛

我們大部分的人也許在潛意識中,都有這樣的ego:拒絕接收愛,因為我不值得....

這和自卑自憐未必一樣,許多渴望愛的人也許就像厭食症病患一樣,因為肚子有餓的感覺會去吃東西,但是因為心理上排斥愛,覺得不值得愛,所以也會把所有的愛再吐出來。
你從小就是醜小鴨,被笑被排擠,家裡的人都覺得奇怪怎會生出這樣的醜小孩,大人們開玩笑的說你是被撿回來的,你真的相信,所以你乖乖的安靜長大,不吵不鬧,認真讀書,希望這樣才不會被趕出去。長大後,模樣變了,長的不差,學歷也不錯,工作也不賴,但是桃花運總是很差,實在想不出到底那裏出了問題...也許就是因為你散發出的,就是"我不值得被愛"的氣息,認真的以為自己得不到幸福....

從小媽媽把你的八字拿去算命,批出你跟父母緣分很淺。你父母真的這樣相信,你也這樣孤單長大,一個人打工念書,一個人面對處理所有的挑戰、困難、寂寞。當你意外的走入婚姻後,ego 很緊張跑出來跟你說,別傻了,你只有自己一個人而已,所以ego大到可以把你愛的人從你身邊趕走,因為你相信你不值得被愛,你只有你自己....

這些潛意識大部分是被設定的,在當初面對困難或危險時,你的身體做出當時認為最適合的反應,但是你的身體也許不知道何時這樣的危險可以被解除,久而久之,竟然就忘記如何解除這樣的設定,也或許身體已經習慣這樣的設定,甚至不願去改變。

也許,比起去愛人,去接受愛這件事,或許需要更多的勇氣。

你絕對可以去愛,也同等的可以去接受愛。別被你的ego所迷惑或綁架,那些只是要你繼續留在原地呼喊愛,但當愛投擲過來時,又叫你躲開不接受的伎倆。
你唯一要做得很簡單,就是去"允許"!

The secret is YOU!

在清邁時,Jonas提到一個故事,有一次Shakti問Shiva"What's the secret of the Universe?宇宙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Shiva笑笑的對Shakti說"The secret is YOU! 就是你啊!"

昨晚上看功夫熊貓的DVD,Panda的鴨子老爸一直想要把麵攤的"secret ingrdient of the secret soup recipe" 也就是湯頭的秘方傳給Panda。而劇中每個人都想成為的唯一Dragon worrior,因為只有Dragon Worrior可以一窺經卷的秘密! 而Panda最終得以打開經卷, 但是上面什麼都沒寫!而鴨子老爸最後神秘的告訴Panda湯頭的秘密,就是"nothing!" 什麼都沒有! 鴨子老爸說,是的,秘方就是什麼都沒加,你如要煮出特別的湯頭,你就要去相信你自己是特別的,煮出來的也是特別的!這時,Panda才了解,經卷上什麼都沒寫,因為根本沒有這個secret ingrdient,根本沒有這個秘密,"你"就是這個秘密!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STOP sign在哪?

其實從大概半年前就開始聽到自己的薦骨附近有發出聲音. 而且不是在練習瑜珈的時候, 反而是很簡單的動作, 尤其是坐姿要站起來時後, 偶爾會聽到的聲音。 其實, 只是有聲音而已, 並不會痛也沒特別感覺, 但是我心裡其實早就在犯嘀咕。因為有唸書! 書上有說過在骨盆本身的活動度是有限的, 因為本身就需要的是強力的穩定度,尤其是後方薦骨周圍有強且厚且韌的韌帶幫忙維持穩定. 若是這樣, 這個部位發出聲音, 不就表示穩定度越來越差了..... J老師說過, 我有韌帶過鬆的傾向, 其實我自己也知道, 腳踝的韌帶已經是次級品了, 現在我的薦髂韌帶, 不會也開始鬆啦?!

通常所謂柔軟度好的人, 很容易有韌帶過鬆的傾向, 因為韌帶鬆, 所以限制少, 柔軟度當然看起來很好. 年輕時也許沒感覺,但是耗損的速度可是會比其他人快,病痛就隨之而來。對於這樣的問題,我也知道,就是要增加肌肉的強度, 且不要"過分"的伸展. 問題來了, 什麼樣的伸展, 叫做剛剛好? 對於柔軟度好的人, 本來可能就很難看到盡頭, 若是再加上有個超強的ego, 那就更可能是無上限! 但是, 要怎樣到了一個該剎車的地方就該剎車呢? 我怎麼知道, STOP sign在哪裡呢?

問題就在,當你"以為" 前面的風景更美時,你怎麼會捨得踩剎車?或是,你戰勝ego,不被前面的海市蜃樓迷惑,想要停車時, 卻不知道該在哪理該踩剎車? 一個是心理上的問題,另一個是身體上的! 前彎,是我最拿手的,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我被所謂的盡頭所迷惑,一直的往前走,想看看盡頭在哪,也許我的髂薦骨就這樣被我消耗著...

在Matthew老師的workshop時, Matthew談到他自創的moon sequence月亮系列,他的目的就是希望Do less! 所以動作設計上並不難,要求學生緩慢的練習,且會要求學生從最低難度的開始,也就是即使你可以做到D,但是請你停在A!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得好好學習,看到STOP sign時,得停車!Do less, and feel more!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鴉撒細的Ashtanga

接續上篇, 寫於在台中的翻譯工作之餘之..... Matthew老師其實是個帥哥... 之我要進入主題---->
這次Mattthew Sweeny的Ashtanga work shop 可說真是”鴉撒細”啊!
所謂”鴉撒細”日文中的大部分人所知道的意義就是溫柔,但是也可以是只說很貼心、細心、令人覺得舒服的意思。對我而言通常Ashtanga很鐵血,這也是我還沒法臣服於Ashtanga的關係。但是這位來自澳洲的年輕Ashtangi,卻帶來如此”鴉撒細”的Ashtanga。

Matthew就是市面上常看到的Ashtanga第一級系列練習的海報男主角,可以看到他非常完美體位法展現。事實上,他還有其他系列的海報,也出版了許多書,聽說有一本的中文版將要發行了。 這次我只是擔任口譯的工作,沒法可以親自下場練習,這是最可惜的事,但是我的收穫可不少。

Matthew雖算年輕,但是已經有20年的瑜珈資歷,Matthew的教導十分的細心且清楚,沒有獨一的答案或強制要求你必須完全參照傳統教條,對於體位法的建議, 他給予學生不同選擇,讓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狀況去安全進行練習。 他給予的建議都是不躁進,去真實體驗當下的經驗和感知,且學習不應該是只是目標導向,他帶領的練習,都是先讓學生真實去體驗不同的選擇,然後再從中去找到對你最佳的平衡點!

針對一些所謂的傳統觀點或看法,他也從不同的角度去解釋,也許這些傳統有些本來就是誤傳,或是只是從男性觀點所發展的,對於女性練習者是不適用的。沒有長久的瑜珈練習,開放的腦袋,和慈悲的心,很難有這樣的勇氣去挑戰傳統的鐵血Ashtanga! 他甚至發展出自己的系列, 給Ashtangis不同的練習選擇!
~~~~~~~~~~~~~~~~~~~~~~~~~

這次的口譯工作, 其實是我很意外的, 因為其實本來有點沒自信要翻譯Ashtanga的workshop, 因為我知道我不是Ashtangi啊... 有練習過Ashtanga但也從沒持續過. 林老師信任我, 希望我接下這工作, 我也認真的先K了Mathew的書。上課前, 我安靜自己, 對著比我更大的力量, 在心裡祈禱(這是從A return to Love中學到的) "Dear God, I surrender this work to you. 我將這次的工作臣服於您, 請幫助我打開我的心去給予愛和接收愛! May this serve you! " 接著,就開始接通管道,直接來了!其實,沒什麼困難的就直接進入狀況,甚至我覺得沒什麼摩合期,我可以感受到Matthew的能量和慈悲, 也希望如實的傳給大家. 這次的workshop, 一樣都有從北中南來的好漢, 且大家都很認真, 我面前排了許多錄音筆, 我的工作真的會被錄音存證呢, 但是一開始上課, 便會很投入到不會去擔心自己的表現, 只要如實的展現就好!

三天的工作很順暢, 看來大家也很滿意, 還跟許多同學交了朋友, 能認識這麼多的瑜珈人, 真是快樂的事! 離開前, 我請Matthew幫我簽在筆記本上留言" To Victoria, Thank you for a great job translating, hopefully next time you can practice!" 哈, 他可能看的出我沒法跟大家一起練習的落寞吧....

~~~~~~~~~~~~~~~~~~~~~~~~~~
workshop的亮點(太多了, 只寫一些出來....)

*從後跳直接進入Chaturanga的做法, 其實錯誤的, Guruji並沒有如此的要求. 事實上建議後跳進入的是下犬式, 是比較安全的. 若是要直接進入Chaturanga也可,但是要緩慢的進入!

*瑜珈練習中的Non-Attachment, 不執著, 其實甚至不應該有 “執著”這件事. 不執著是無法去練習的, 當你開始去想或去做不執著這件事, 你就已經是在開始 “執著”了. 你可以做的, 就是如實的去觀察, 去經驗, 去感覺. 不需要逃避, 因為生命中你甚至有許多 “執著”是你不可能去割捨的, 例如你的身體 ; 你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要陷入這些體驗到的感覺的漩渦, 以致無法自拔!

*你無法真的學習Alignment, 你只可能是經由wrong alignment去學習.

*學習倒立, 可以從學習屈膝上來到一半的位置, 也就是骨盆來到肩膀上方, 在這裏去學習骨盆和肋骨, 肩膀三者之間的平衡

*Mula Bandha在男女身體上的部位是不同的. 男性是在會陰部, 女性是位於子宮頸, 相較於男性是比較偏高的位置. 所以啟動Mula Bandha時, 需要啟動三大肌肉群(前方下腹部, 後方肛門, 和底部會陰部的肌肉), 在身體上的體驗是會往上提的感覺, 在能量上, 男性也是往上走的, 但是對女性而言能量卻是往下的方向.

*要學會前跳必須先學會Mula Bandha, 這是未必的. 有些可以做到前跳的人, 並未必會提Mula Bandha. 所以對於Mula Bandha不需強求, 因為它不是被啟動的, 它是自發的, 就像是Kundalini一樣.

事情未必是表面看到的那樣

最近在讀的書是很有趣的Yoga as Therapy和Anatomy Train! 胃口很大的一起讀, 因為前者引用多後者論! 這是和高手J老師一起的研讀!!
這裡引用的理論是利用是fascia(筋膜)的連結, 在筋肉骨天生地理位置的連結,加上身體活動的方向性的關聯而發展出來的理論.聽說這樣的理論在按摩界或復健界等body workers之間早就很紅. 因為這套理論可以很有效的治療. 舉各例子而言, 例如若是你的後腿筋很緊, 前彎總是碰不到地,你可以試著按摩一下腳底,甚至是踩在高爾夫球上去按摩,之後再去試著前彎,也許手就可以再多接近地面一點.傑克, 這真是太神奇啦!

聽起很神奇,但這就是這討理論說的,人體上有許多的路徑,若是試著放鬆你這條經絡的一部份,就像是移開這條路上某些路障,整條路就順暢.所以在很多時候,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可能只是暫時治好你的問題,但未必可以根治,因為真正引起問題的點,還是沒有被醫好. 剛才說的按摩腳底可以放鬆你的後腿筋,是因為這整條是互連的,放所你的足底筋膜,就可以放鬆掉你的小腿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 也同時放鬆你hamstring腘繩肌一端.

很有趣吧, 應用在瑜珈中, Yoga as Therapy就用這理論使瑜珈可以更有療癒效果!
所以, 事情未必是表面看到的那樣!! Think again!!!

~寫於口譯一整天, 還有力氣上來寫這篇,(PS. Mathew 老師真是個帥哥.....)

在小徑上.....

在清邁時, 遇到的瑜珈人, 很多人的經歷都很不一般, 大部分的人都有波西米亞人的因子, 都有長長的旅行履歷,印度,泰,緬,寮,中國,中南美洲,去這些國家,學習瑜珈,靈修,內觀,按摩,或純粹旅行,甚至就long stay下來,或一直在旅行途中,可能一年或四年,或更久。當然,同學間不乏也有許多人擁有專業或專職,但是也有許多人,是這樣的漂泊生活著。那這些人都靠什麼過活,老實說,這個問題對西方人而言是很私人的, 所以也沒認真問過,但猜想大家可能對物質生活也都沒太大要求,所以簡單生活都過得去。這樣的"非正規生活",某部分是挑逗著我的隱性嚮往。在清邁時,我曾對各朋友說,在這裡我遇到的人,都是我想變成的人......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從小在幾乎是制式的環境下被教育養成,幾乎被馴服要朝著所謂的"安定"生活為目標,所以要上好學校,要有好成績,才可以找到好工作,找到安定的對象,買個房子,然後守著房子或家人。但是我在幾年前,走上條岔路,一條小徑,這裡風景很不一樣,是我從未預期或想像過的。從此,我遇到人和經歷也都不再一樣,風景和人事物都充滿驚奇,且引人入勝。不知道,自己是否迷路或是走錯路,但是我很享受這小徑風景! 雖然,老爸老媽還一直催促我趕快回到"大馬路"上.....

我真的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是個大問題!我還不知道,因為,我還在探索"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是什麼?我要什麼?怎樣可以更自由,更活的像自己?

"旋"乎? "轉"乎?

Anusara中的五項通用法則之中的,
1. Foundation and Open to Grace
2. Muscular Energy
3. Inner Spiral
4. Outer Spiral
5. Organic Energy
對於Inner Spiral 和 Outer Spiral 在上次口譯時簡單的翻譯做內旋和外旋, 經過這次immersion的深入學習之後, 我覺得應該更精確的翻作內螺旋和外螺旋. 因為要更清楚的區分, "螺旋"(spiral)和"轉"(rotation)這兩個詞彙的不同.

這兩個螺旋主要指的是能量的旋轉, 而此兩個螺旋若是保持平衡時, 並不會轉動任何關節(no rotation at joints), 包括膝關節和髖關節。 而且這兩個螺旋主要也是以腿和骨盆這區域為主。

針對內螺旋是指從大腳指沿腳掌內側往腳跟方向拉過來, 沿著小腿往上以擴張螺旋的方式向上, 最終結束在腰線位置.
Inner Spiral有三個主要的重點
1. 大腿骨後推: 也就是將大腿骨尤其是大腿骨的頂端推回到hip socket裏面.
2. 大腿骨分開: 也就是讓大腿骨遠離身體中線, 這個分開的動作可以幫助創造骨盆底基的空間.
3. 內旋轉: 這裡指的是大腿骨做inner rotation的動作.

所以若是誇張的去做inner spiral會造成的就是翹屁股的動作. 也就是hip blossom, 屁股開花的動作, 左右坐骨向兩旁張開來. 當然, 這之後緊接著就是outer spiral, 來平衡. 藉由已經增加的骨盆空間, 這時後就是outer spiral 的重點上場, 也就是tailbone尾骨捲進來.

去體會內螺旋有許多方式,最容易的一種就是在站在Tadasana, 並在大腿根部夾磚. 而指令就是將磚頭送往身體的後方, 要如何做到, 當然就得用到大腿內側的力量將磚頭後送。這個動作會所以若是誇張的去做,就會造成的就是翹屁股的動作. 也就是hip blossom, 屁股開花的動作,且左右坐骨向兩旁張開來.讓骨盆底部的空間增加!

當然,這個誇張的內螺旋動作會造成骨盆前傾,而瑜珈永遠要求平衡,所以這時外螺旋就進來了!!藉由已經增加的骨盆空間, 這時後就是outer spiral 的重點上場, 也就是tailbone尾骨捲進來。

外螺旋就是從腰線外側往尾骨方向, 再往腳的方向, 以漸收漸窄的螺旋進行
這個動作的指令可以是延伸尾骨, 指向地板方向或是往腳的方向, 端看是在哪個動作的相對位置. Outer spiral的動作就是inner spiral的相反動作. 會使大腿內側肌肉和骨盆底基群的肌肉啟動, 骨盆的前側的髂骨上端會相對變窄.

若是在上述的Tadasana夾磚動作中,為了中和內螺旋的不平衡,將磚頭前推回來到身體中位,這時就是利用外螺旋的力量帶回磚頭。

這兩個螺旋的前後順序是固定的, 一定要先啟動inner spiral 才有空間給尾骨做outer spiral. 而這兩的螺旋同時平衡的啟動, 便會自然造就Mula bandha. 骨盆底基群會被toned and engaged。這也是為什麼在Anusara中很少會提到要提bandha, 因為只要是五項通用法則被正確執行, bandha就會自動啟動, 無須刻意去執行.

在前彎的動作中,內螺旋Inner spiral會自然發生,如在Prasarita Padotannasana時,膝蓋會容易內旋,甚至造成內足弓坍塌,這時便需要更多的outer Spiral;而在後彎動作中,outer Spiral會自然發生,如在Udhva Danurasana時, 許多人的膝蓋容易向外展開, 這時變需要更多的inner spiral來平衡。所以基本上,內外螺旋是要同時發生, 互相平衡。

Spanda--脈動

在Anusara中, 所談到的五個通用法則Universal Priciples中的第2和第5項, 就是所謂的 Muscular Energy肌肉的力量和 Organic Energy延伸的力量! 若是簡單來說就是集中收縮和擴張延伸的兩種力量.

要談到肌肉的力量, 是比較容易去感受到的, 那就是啟動肌肉的力量, 讓肌肉去包覆著骨骼, 所有的力量從外在表面集中到核心, 把能量代入,往Focal Point集中。
而之後,再由Focal Point能量集中點將能量延伸出去, 從核心擴散到身體四肢, 到皮膚表面。在這裡可以感受到延展, 體內空間增加, 能量擴展。

以山式Tadasana來說,Anusara要求兩腳掌的四個角落確實扎穩地板, 能量從腳底抽上來, 啟動腿的肌肉, 小腿靠向身體中線, 大腿肌肉有力, 將能量提到骨盆, 上半身也是將能量送到骨盆. 之後Organic Energy延伸的力量, 將能量再以相反方向送出去, 所以你可以感受到腳下的地板, 很穩固的承載著你, 你也可以更穩固的站在這個姿勢內, 感到無比的有力但是卻不緊張且舒適 !
若以Parsvokonasana這個動作來說(如圖), 就可看出能量的收攝和擴張!

這就是瑜珈所要做到的, 藉由如此的收縮和擴張, 也就是所謂的Spanda 脈動, 帶來身體上的促進代謝和能量上的傳遞! 也唯有這兩種力量的協調和平衡, 才可以讓瑜珈練習更有效, 更安全!
Spanda, 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梵文之ㄧ, 感受身體的脈動, 感受呼吸的脈動, 感受能量的脈動, 感受自然的脈動!

從頭頸為首的瑜珈觀點

  最近入手的新書,感謝神隊友從上海人肉快遞回來, 其實想買的還有一些,最後先挑這兩本,收到時覺得很有意思,剛好都是身心學派的書,一個是富蘭克林技法,一個是亞歷山大技法,一本以骨盆為主軸,一本雖然從技法對應到瑜珈,但談論到反而是著重從頭的位置來做身體的調整!! 剛好這都是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