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薦椎是脊椎和骨盆的拱心石, 雙腿的拱心石是恥骨

❤️❤️非常喜歡Bonnie老師說的

「心念如風,身體如沙;如果你想知道風如何吹,請觀察沙的形成。」(Bainbridge Cohen, 1998: 1)

~~~~~~~~~~~~~~~~~~~~~~` 

前幾天上了身心平衡技法的創始人Bonnie Cohen老師的一堂關於骨盆的課, 一般大都認為的骨盆的楔石(key stone)是薦椎(圖2),因為薦椎為脊柱的底部,並連結了兩側的髂骨。



☝️但, Bonnie認為恥骨才是是雙腿的key Stone, 而應該專注在從恥骨來帶動骨盆下肢的活動度,而不是薦椎!
🤩這是很有意思的點!#不能只有我知道~
她認為要是從薦椎位置來活動下肢,會容易造成薦髂關節疼痛或問題,尤其薦髂關節失穩是很常見的瑜珈病。她認為從恥骨起始骨盆和腿的活動,可以讓髖關節可以是整合性的活動,而脊椎(包含到尾椎)可以被輕鬆的懸吊著,腿的活動度也能更靈活,尤其是內外旋。
由人體的胚胎發育學(圖3)來說,大腿骨是從側向發育,接著向內螺旋成長的。這也意味著腿的活動度,不論是向內或向外移動,尤其是外展,都該帶著內螺旋的質感來內收或外展。如蓮花盤, 大腿呈現外展外旋, 但應該以內旋起始動作, 外展和外旋才會是整合且不費力的。


以解剖生理學來看,薦髂關節允許的活動度是2度, 主要功能是維持穩定而不是活動度, 同時也影響了腰椎穩定度,恥骨是大部分內收肌群的起點,Bonnie老師說到的以恥骨來起始動作,確實合理。
在瑜珈中,恥骨常被cue到的是「上提恥骨」,而恥骨的對門鄰居—尾骨也是常被cue要「捲尾骨」,這和Bonnie老師cue的是完全相反方向,她說到捲尾骨會讓骨盆區域整體僵硬,甚至會阻斷腳趾的血液循環,而她提到的恥骨帶動骨盆是從腿內側拉向骨盆來活動腿的內外旋轉。
我在十年前聽到一個很有用的指令「從恥骨兩端拉向坐骨方向」,完全就是體現Bonnie老師說的從恥骨起始的骨盆行動 (可參考文章末的影片鏈結),從解剖肌動學來解釋,完全就是在提到用內收肌群(尤其是內收大肌)來啟動髖內旋!至今這還是我每此提到骨盆及大腿內螺旋會用到指令之一!

 
內收大肌是塊很被低估的重要肌肉,分布範圍很大從恥骨連到坐骨,有內收、內旋、外旋、屈髖、伸髖 ,😱沒錯!就是這麼多才多藝,但大部分都只以為做內收功能而已,太可惜了~ 
此次 #肌動學和瑜珈動能順位工作坊,就會介紹像這樣從肌動學原理,學會實用的動能順位方法,讓身體有更多可能性,特別讓瑜珈老師的教學可以更活用,更有自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常喜歡Bonnie老師說的
「心念如風,身體如沙;如果你想知道風如何吹,請觀察沙的形成。」(Bainbridge Cohen, 1998: 1)
✅Bonnie老師的授課片段(影片有身心學老師劉美珠喔)


沒有留言:

功能性瑜珈解剖學-閱讀分享

哇,竟然超過一年沒在這裡更新了~~  還是先來些最新分享 又讀完一本,這本「功能應瑜珈解剖學」簡體版,感謝神隊友人工運送回來, 作者是David Keil是位Ashtanga練習者,其實這位作者我已經讀他不少的瑜珈解剖相關文章,是我輩算極早開始關注在瑜珈解剖領域的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