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Chaturanga四柱支撐體式扛住你的, 不只是手臂, 而是整個肩背

 Chaturanga四柱支持式,其實可能是除了下犬式,最常做的體位法了,尤其是如果你的練習時是Vinyasa流瑜珈型式。 但這體位法常常被輕描淡寫的「帶過」,甚至不被當作一個體位法,這樣的態度就是常造成瑜珈練習者肩頸、手腕疼痛的源頭!

看看圖片,你是哪種Chaturanga?而你覺得哪個是正確的?
應該共識都知道
1手掌根基要壓實,手指均衡張開,除了指尖抓地外,食指根、掌根內側、小指根、掌根外層側四點都要壓穩貼地,尤其是食指根部不可鬆開,這個點連結到肩膀力量,鬆開了就影響肩膀穩定度,其他部位就要代償。
2前臂與上臂成90度,掌與地面也是直角,這是肩關節最好穩定的角度,肩穩定了,整個核心力量就容易整合了
3上背及腹部穩定,也就是不拱背不塌腰。
如圖,初看三個版本好像A和C都達到以上三個要求,然而細看差異是在肩頸處...
可以看出B和C的脖子都是縮緊的,相較於A是舒張的,可見B和C上斜方肌都是緊張的;
B看來很吃力是因為手肘角度的問題,整個肩胛帶未達到好的力量整合,只好靠胸大肌撐,所以上斜方肌也跳出來硬扛。
而C手腕手肘也都達標在90度,但為何也縮頸呢? 問題出在肱骨內轉,甚至盂肱關節沒有所謂的中軸化。 常常以手肘夾著肋腔方式做這個體式,很容易造成C這樣的情況!
其實B和C這種形態的Chaturanga是很常見的,甚至常在資深練習者看到! 這樣形態的Chaturanga長期下來,容易造成旋轉肌群的損傷,越練就越緊。
Chaturanga其實是很好的體式,但不需要做多,尤其要是以錯誤的方式做的話....

沒有留言:

從頭頸為首的瑜珈觀點

  最近入手的新書,感謝神隊友從上海人肉快遞回來, 其實想買的還有一些,最後先挑這兩本,收到時覺得很有意思,剛好都是身心學派的書,一個是富蘭克林技法,一個是亞歷山大技法,一本以骨盆為主軸,一本雖然從技法對應到瑜珈,但談論到反而是著重從頭的位置來做身體的調整!! 剛好這都是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