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5日 星期四

擺正骨盆?!可能讓你的下背更不舒服....

常聽到要把骨盆「擺正」「對齊」,很多時候的調整方法就是推骨盆來對齊,然後可能會感覺膝蓋有點被扯到,或後腰的位置有點怪怪的不舒服?!
(這篇是續之前的薦椎和恥骨那篇被轉發超過18次,繼續探索骨盆在瑜珈該何去何從?)

擺正骨盆不是應該對骨盆好嗎?為何會造成不舒服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下半身的三個關節(髖, 膝, 踝)相互影響彼此, 之前提到薦髂關節的下背部疼痛問題,在非對稱性分腿體式如三角式trikonasana,或戰士一Virabhadrasana I,「擺正骨盆」這個指令可能是個問題!?

以右腿在前的三角式為例,如果要做到骨盆的兩端(髂骨)要對齊墊子邊,讓兩邊骨盆在對齊同一平面上,強行的推骨盆來對齊,這樣的要求對於骨盆尤其是薦椎,會造成薦椎兩側的拉扯,造成薦髂關節失穩進而造成疼痛。有效且安全的方法應該是尊重薦髂關節的整合度!並從學會後腿力量整合來帶動骨盆的順位!而不是對齊外在的標的物或體式的外型!
髖關節包括兩個髂骨和中間三角形的薦椎,薦椎之上是脊椎,而薦椎和髂骨之間允許輕微的移動度(前點頭/後點頭),但骨盆主要功能是需要能維持穩定,兩個大腿骨連結到髖關節是球窩關節,大腿骨和骨盆的活動會相互影響,如腿的內外旋大部分時候是會影響骨盆的內外旋,但方向不是絕對,如:骨盆伸展時,大腿不是只會做外轉外展,也是可以做內旋外展的(如戰士一式的後髖後腿)。
髂骨和股骨理應可以分開(個別)活動,要是髂骨和股骨的動作無法分化(個別活動),而只能一起移動,在這種兩腿不對稱體式就會造成拉扯到薦髂關節來達成左右不對稱的動作,間接影響到腰椎失穩(圖1,圖片來自Donna Farhi)


而且以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以腿來帶動骨盆會比從骨盆來影響大腿更有效益(力矩關係),而且較安全(以維持薦髂和腰椎的穩定)。
薦髂關節在瑜珈中是需要被重視的部位,對於穩定度的要求大於活動度,尤其瑜珈動作之所以容易造成薦髂下背部疼痛,除了因為大量的非對稱性動作,還要強迫「#骨盆對齊」;還有很大原因是對於 #腿與骨盆之間的整合和個別活動的模式模糊
✴對於"擺正骨盆"這樣的指令,該怎麼執行,或者這樣的指令到底正確嗎?!
資深的瑜珈老師Judith Hason Laster,及Donna Farhi都指出,不該在三角式這樣的不對稱分腿體式要求骨盆要擺正對齊墊子,或是在左右骨盆要擺在同一平面(像被兩片玻璃夾著),#骨盆需要與前腿的活動方向一致來確保薦髂關節的穩定度!在扭轉時也應該如此,而不是要求骨盆得定住不動來做扭轉。
影響薦椎的肌肉包括臀中肌、臀大肌,闊筋膜張肌,腿的內外側肌肉要是過度緊張,也會造成股骨和髂骨的分化活動度受限;另外,多裂肌及闊背肌也會影響薦髂關節,所以,該如何穩定,也不是只練腹部肌群而已,對於薦髂關節已經開始出現狀況的瑜珈練習者,學會腿和骨盆的動能順位,來讓骨盆整體活動度更安全且自在!


沒有留言:

功能性瑜珈解剖學-閱讀分享

哇,竟然超過一年沒在這裡更新了~~  還是先來些最新分享 又讀完一本,這本「功能應瑜珈解剖學」簡體版,感謝神隊友人工運送回來, 作者是David Keil是位Ashtanga練習者,其實這位作者我已經讀他不少的瑜珈解剖相關文章,是我輩算極早開始關注在瑜珈解剖領域的Blogger(...